复旦大学射击队创立于1980年,1987年被原国家教委首批认定为可招收射击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水平运动队。
高纪凡校董企业天合光能代表、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校友冯志强作支持发言,介绍了此次校企合作的深厚渊源与广阔发展前景。扎实推进校园基本建设,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推进青浦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进行本科实验楼群、四校区体育运动场、中华文明资源中心、中华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等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焦扬:同向同行,共谱新时代第一个复旦新篇章焦扬代表学校,向长期关心支持复旦发展的全体校董及校董代表表示欢迎和感谢。要树立服务国家导向,大力培育一批战略科学家群体。二是建设共育英才、共促发展的共同体,期待更多校董参与支持人才引育工作,激励学子追求进步、奋发向上。校党委书记焦扬,校长、中科院院士、校董事会主席金力,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裘新,以及二十多位校董、校董代表线上出席会议。加快完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推进教育部拔尖2.0基地建设,探索未来顶尖人才培养计划,编制十四五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的建设规划。
她表示,过去一年,校董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特别是大上海保卫战期间,不少校董慷慨解囊、无私援助,在师生最困难的时候捐资筹物,全力襄助打赢校园阻击战。会前,全体与会者深切缅怀杨福家、蒋震、李和声、解直锟4位近一年内离世的董事会成员,集体致敬董事会的发起推动者杨福家资深校董。该团队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基础薄弱同学开展数学答疑活动,同时面向有数学学习兴趣的同学推出数海启航项目
在全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第三版大师剧《陈望道》登上相辉堂舞台,让宣言精神走出书本,走进复旦师生的心田。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把宣言精神和望道精神传播到中华大地上,将新时代奋进历程的美好答卷写进未来祖国的恢弘事业中。很幸运能够参与其中,传递身为复旦人、义乌人的自豪,也传递不可磨灭的历史温度和信仰力量。深受感动之余,更是激励着我们新一代青年人坚定信念、不懈奋斗。
他倡议举办科学报告会,严抓校风学风,为学校管理、校园建设、学科规划呕心沥血。解码红色基因,对话峥嵘岁月,触碰伟大灵魂,从老校长的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接续走好建设第一个复旦的新长征路。
时值二十大胜利召开,总书记为我们擘画了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11月20日、21日大师剧《陈望道》在相辉堂上演历时长、跨度大、故事多,要在短短的一场话剧中展现时代故事,并非易事。一幕幕闪光的历史,一段段光辉的记忆,通过复旦学子们的演绎而愈加清晰。以艺术形式演绎当年以望老为代表的新青年和共产党人的人生历程,带我们回顾当年艰苦办校、为国育才初心,十分有意义,这也是学校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生动缩影,诠释了学校依托美育创新开展思政教育的全新理念。
五年,《陈望道》已然成为一个符号,一个无数复旦新青年所共享的精神符号。焦扬向所有演职人员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刻,为师生呈现这么精彩的文艺大戏。在演大师剧的过程中,思想境界不断提升,人生感悟更为丰厚。一部戏,不只是舞台而已。
我们这一代青年,该怎样继承发扬那些光辉的精神,怎样不渝坚守那个伟大的信仰?大师剧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我认为创作、排演大师剧《陈望道》很有意义,要坚持演下去,演得更好。
1977年秋天,望老弥留之际,市领导探望时问其是否有未了之心愿,他心中挂念的仍是复旦师生,希望把复旦户口划归市区。焦扬表示,这是一堂大思政课,也是一堂难得的戏剧党课。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在历史潮流中勇担重任,追寻真理之甘,感悟望道精神的信仰之力,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近年来,复旦深挖校史资源与红色基因,依托多部校园原创大师剧,面向全体新生讲好大师故事,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新模式,形成了校园原创大师剧接连涌现的文化现象。1952年,陈望道被毛主席亲自任命为复旦大学校长。同样,两度出演大师剧的军警扮演者,2021级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王君健也感念于剧组的良好氛围,选择在信仰的道路上再次出发。在剧中饰演陈望道的2021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孙振宇表示,在舞台上,我们致力于演绎一段历史,讲好一段故事。2020年,走出校园,在老校长家乡义乌大剧院成功上演,并成功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
大师剧《陈望道》演出画面五年大师剧《陈望道》已成精神符号2017年,大师剧《陈望道》项目正式启动,2018年在相辉堂公演。2021年,首次将演员主体阵容锁定为书院新生,用最年轻的力量传递最真诚的精神信仰。
大师剧《陈望道》再现百年前风起云涌的时代在剧中饰演陈贯一(陈望道弟弟)的2022级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陈家栩来自陈望道老校长的家乡浙江义乌,从小就对望老的事迹耳濡目染。陈望道埋首译书,专心致志,以至将母亲送来的粽子错蘸了墨水,还自以为正蘸着红糖水直喊甜,真理的味道从这间义乌的小屋传至中国大地,传承至今。
截至今年,共计300余名复旦师生投入大师剧的策划、筹备、排练与演出中,共同演绎百年复旦的厚积薄发、继往开来。追望大道,当代青年重任在肩。
2021年张翠婠(陈望道母亲)的饰演者、2022年后台妆造工作人员张馨文在演出结束后说,在后台看着演员们抢装、准备道具、紧张候场……每一幕场景都恍如昨日。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严静雯是2022级的本科新生,更是报名大师剧观看的首批观众。昨晚(11月21日),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校长金力、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副校长陈志敏等和师生一同观看了演出。青春的活力让《陈望道》迎来了新的高潮,复旦青年不断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来自2020级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本科生张凌云则对青年立志远洋留学,归来扛起救国大旗的思想历程记忆犹新。他在当年向全校师生作的首场长篇报告中提出,新复旦要集大成。
全剧以陈望道的人生经历为时间线索,以留学日本、一师风潮、首译宣言、宣传马列、为国育才、守护复旦为主线层层展开,从血气方刚的青年到笔耕不辍的暮年,四幕戏中写意与写实并行。她表示,剧情以总书记重要回信为主线,带领师生共同感受宣言精神,非常有意义。
每个角色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特别的人。相信大家有付出,也有所得。
近2小时的话剧体验使她感触颇深,观看大师剧,令人心潮澎湃。作为外院人,能饰演在外文系从教的蔡葵女士,演起来非常有感觉。1920年早春,一个清瘦的年轻人,在分水塘村一间柴房中,正拿着一本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和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不停地思索、推敲,为翻译首个中文全译本而凝心竭力,他就是陈望道。经过两年的打磨,2019年顺利入选上海市文教结合支持项目。
大师剧《陈望道》给观众带来深刻震撼2020级西班牙语言文学系本科生廖欣源在本剧中饰演蔡葵——她是陈望道的妻子,一位独立坚强、才华横溢的女性。去年共同出演的演员们也在排练时前来慰问指导,一遍遍的尝试只为了舞台上的万无一失,让他更深刻地感受到剧组的精益求精和代代传承。
哪怕身在侧幕,观演时也依旧心潮澎湃。在这部剧里不仅仅收获了友情,更找到了归属感和家一般的温暖。
去年扮演四婆的2021级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李欣瑶,今年作为演员统筹再次成为了剧组的一员。大师剧,育人史,四幕大戏写意写实并行一部大师剧,一篇育人史。